发布时间:2011.12.29 新闻来源: 浏览次数:
今天上午,楚门镇彭宅村一如往昔的平静垃圾桶。一进村口,整洁的村道和一个个醒目的绿色垃圾桶便映入记者的眼帘。村道上,该村60多岁的王老伯正在进行日常保洁。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出来做清扫还能为村里做点事,挺好的!”看着自己清扫后整洁的村道,王老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听村里的王老伯说村有常住人口860人,外来暂住人员500人左右。在村里开展‘清洁家园、和谐乡村(社区)’之前,村里只有一个保洁员负责全村的垃圾清运。现在增加了很多个,每个自然区片都有一个保洁员,他们不仅清运垃圾,还对路面进行保洁。”村委会主任指着路上的树说,以前一到夏天,路面上便掉满了树叶,现在垃圾日产日清,村里明显干净多了。
为了保持小区整洁,每个楼道口都安置了垃圾桶,但几乎每个垃圾桶里都装着满满的垃圾,甚至有很多垃圾因为放不下,而堆积在了垃圾桶旁边除了增加环卫人员外,彭宅村早在县里刚刚开始“清洁家园、和谐乡村(社区)”活动时就着手环卫设施的改善。“很早的时候,我们村就去路桥购买了塑料垃圾桶。以前村里只有20个水泥造的垃圾房,现在村里有100个垃圾桶,他们想不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都难啊!”虽然彭宅村的几个自然区片分布于有树木的山区,但在这次“清洁家园、和谐乡村(社区)”活动中,不算富裕的该村还是拿出70多万元用于村庄道路和村民住宅区的绿化。
对于彭宅村的改变,在“清洁家园、和谐乡村(社区)”活动中,楚门镇联系该村的镇农办主任李凤林深有感触。他表示,彭宅村作为楚门镇相对不富裕的村,虽然不能和其他条件较好的村比,但从自身纵向来看,村里的卫生状况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。“我算了一下,全村每5户人家就配有一个垃圾桶,而村党员及村民代表们也多次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,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卫生死角。这样的转变,在彭宅村没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,这也为环保初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。
上一篇: 环卫设施旧貌换新颜 | 下一页:垃圾箱里翻出的“国保”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