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1.12.07 新闻来源: 浏览次数:
“哎,这是什么垃圾来分类垃圾桶?”昨天上午,家住济南市甸柳第一社区的居民王学恭手里拿着两袋垃圾,来到安放在宿舍区门口的分类垃圾桶前,低头看了看上面的标注才将垃圾投了进去。据悉,从9月9日开始,甸柳二区3号楼的居民就开始实行“垃圾新规矩”了,要在家里分好类,出门扔垃圾还要按照塑料分类垃圾桶的分类扔,这是济南市设立的首个垃圾源头分类试点,将来还要在燕山社区和甸柳一小设立试点。
昨天上午,记者在甸柳二区3号楼院门口看到,这里放置着四个新分类垃圾桶,分别是黑色的不可回收垃圾、蓝色的餐余垃圾、橙红色的有害垃圾和绿色的可回收垃圾。打开塑料分类垃圾桶盖子,记者发现桶里面的垃圾不多,只有蓝色的分类垃圾桶里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架。但是仔细对照发现,树叶跟纸巾等都是属于不可回收垃圾,应该投放到黑色的分类垃圾桶里。今年71岁的王学恭告诉记者,“从推出这个垃圾源头分类到现在,不过一周的时间,所以很多人还不大适应,可能没看清楚属于什么垃圾,就扔进去了。我们这个院子很多老年人,由于刚开始,大部分人还没大分清,在扔垃圾之前都要先看看分类垃圾桶的标注再扔。”
为了适应垃圾分类,王学恭家里准备了四个垃圾袋,一个放在厨房里,一个在客厅里,一个在书房,还有一个在洗手间,“尽管平时垃圾分类也挺仔细的,厨房、洗手间和书房都有,但是没有分得那么细,现在推行垃圾细分类之后,分类垃圾桶又在客厅弄了一个垃圾袋,装一些果皮啥的,不过感觉分得还是没有那么细,有些东西容易弄混了。”
据历下区城管局介绍,甸柳社区是他们设置的首个垃圾源头分类试点,在安装分类垃圾桶的时候,他们特意给居民进行了讲解,社区也设置了宣传栏,就是希望能够让居民加深印象自觉分拣。今后,他们还将在燕山社区和甸柳一小设立试点,这也是济南市首次尝试实行垃圾源头分类。
A 真有些不大适应,但都在努力适应
“生活垃圾分类,我们也是听环卫的人讲的分类垃圾桶,以前关注的很少,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来扔垃圾,从来没有分过。”昨天,家住甸柳二区3号楼301室的王阿姨这样告诉记者,由于家里的住房紧张分类垃圾桶,塑料分类垃圾桶主要放在厨房里,其他房间就用垃圾袋,正在初步尝试将垃圾分拣,刚开始分的还是没有那么细,就是大致的分一分。
“原来没大讲究过,都觉得垃圾,无所谓了,不用那么花心思,可是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之后,不能再有那种想法了,分类垃圾桶得细致点儿!”路阿姨跟王阿姨一个楼,都是济南重工集团的老员工,他们整个院子住的都是员工宿舍,“我们知道实行这个分类,是为了环境和自身的健康,分类垃圾桶不过这是一个习惯问题,要改还真得有个过程。”
采访中,记者发现有些居民还是不大适应,家中的垃圾袋里依然是食品包装袋和果壳、纸张等混在一起,有的居民家里就只有两个垃圾袋,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实行,不过大多数居民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分类垃圾桶,“都在努力的适应着”。
上一篇: 环保最重要 铁岭昌图县城更换300环保分类垃圾桶 | 下一页:公交车上的垃圾桶成摆设 乘客照样随手丢垃圾 |
